网络课例研修——为教学研究插上翅膀
- 2017-02-08 13:11:00
- 昝亚娟 原创
- 19254
网络课例研修——为教学研究插上翅膀
郑州市第十六中学 昝亚娟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课例研修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网络课例研修有突出的优势:不受场地、时间、人数等限制,参与面更广;发挥骨干教师和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缩短地区和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课例研修活动的视频资料可长期保存,反复观看学习。网络课例研修为教学研究插上翅膀。
【关键词】网络课例研修 教学研究 专业发展
作为教学行为的实践者,教师始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教学研究应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并成为一种常态。课例研修是一种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方式,是教师基于教学课例进行的融专业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于一体的、旨在改进教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研究行为。现代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课例研修成为一种全新、高效的教研方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一、开展网络课例研修的背景
课例研修指的是围绕某一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所开展的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先呈现完整的一节课,然后授课教师、教师的同伴、观课教师、教研人员和评课专家之间进行的交流和讨论等。
课例研修基于教师的教学实践,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观摩和深入研讨,使之成为个人专业成长反思的依据、课堂教学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借鉴的范例。课例研修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进行讨论和促进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和校园网的逐步普及,城市学校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限于学校教研组或区域的教研活动未免落后于时代,把现代媒体技术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开展网络课例研修活动,无疑会为教学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教研活动如虎添翼。作为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网络课例研修必将极大地促进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并促使常规教学研究的模式的变革。
二、网络课例研修的流程及特点
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网络课例研修通常分为课前准备、做研讨课、研讨会和重建课四个阶段。其中,研讨课、研讨会和重建课在网络上全程直播。
课前准备阶段,首先成立一个研修团队。研修团队大多由某校某年级的学科备课组或某学科的优秀教师组成。研修团队成立后,要确定研究的内容,选择授课题目,确定授课教师。然后,该研修团队围绕授课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发挥研究团队的集体智慧,最终确定授课方案和教学环节设计,由授课教师来具体贯彻教学设计方案。
做公开课阶段,主要是由授课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其他教师和研究人员进行现场和网络观课、做记录,为课后的研讨会做好准备。公开课阶段集中体现了研修团队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教师教学风格,代表了研修团队的教研水平。
研讨会通常包括六个环节:1、由研修团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2、授课老师介绍教学构思、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目标达成情况;3、由教研员或观课教师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时间分配、有效训练四个维度,基于课堂观察理论,进行细致入微地评课;4、现场和网络观课教师针对本节课提出疑问,用字幕呈现对本节课的评论,使所有观课老师直观可感。研修团队来现场解答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现场授课、直播视频、网上论坛形成三体合一的互动,使教学研讨的活动更为生动深入,提高研讨的参与性和实效性;5、网络直播学科专家进行的点评和全面总结,以及提出的合理化建议。6、网络直播授课教师针对专家点评进行的二度反思和做出的回应。
研讨会是课例研修的关键环节,是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碰撞、教学智慧形成的契机,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重建课阶段,授课教师根据评课人员的反馈意见和专家建议,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再上同一课题的一节课,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课例研修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虽然课例研修有不同的模式,操作流程也不尽相同,但是上述流程为一个网络课例研修的完整过程。完成此轮研修后,应撰写课例研修报告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为下一轮的研修做准备,整个网络课例研修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网络课例研修的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研讨方式——现场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相比,网络课例研修有四大突出的优势:
(一)不受场地限制,参与面更广
组织一场传统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需要实现确定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参与教学观摩的人数必然受到场地的局限。并且,参与研讨活动的人员需要提前到达会场,这又要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网络课例研修则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提供的便利,教学研究不再受到地域和场地的局限,不同学校的教师和教研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时参与教研活动。甚至来自不同城市的教师和研究者都可以同时观摩一节课,然后围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标达成情况开展讨论。参与面更广,研讨活动进行得更深入、更全面,实效性也更强。比起传统的专题讲座、报告式教研活动——一人讲、几人评,多人听的单向性研讨;这种新式网络教研——多人讲,多人观,多人评,多人听,多人论,反复讲,反复论;是一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现场和远程一体化的互动式、多向性研讨。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二)发挥骨干教师和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被选出做公开课的教师大多是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名师,选择的授课课型和题目代表了某学科的教师面临的一些普遍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师本人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研团队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共同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公开课环节呈现的一节课既是做课教师本人,又是教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了某校、甚至某地区的最高教研水平。对所有观课教师来说,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专家点评客观全面,能够高屋建瓴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能够对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起到专业引导的作用。经过授课教师的反思和重新设计后,再推出一节重建课,教学设计更加完善,成为值得推广的典型示范课。
(三)缩短地区和校际差距 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目前,经济较发达地区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其较高的教育发展水平。在一些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特别在偏远的农村,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发达地区的学校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施,教师用现代媒体上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然而,由于教学理念滞后,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仍大行其道,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师之间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网络课例研修能发挥教育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把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传递给欠发达地区,促进落后地区的教育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协调发展。
(四)课例研修视频资料可长期保存 反复观看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观摩(听评课)活动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弊端。在上课过程中,观课教师和研究人员必须认真记录每一个教学环节和事件,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遗漏。上课和评课活动结束后,教师和研究者无法反复研究这节课。但是,借助现代媒体技术,课例研修的过程可以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作为珍贵的教研资料被长期保存。参与观摩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可以反复观看,针对问题,反复斟酌,共同会诊,确定问题所在;发现课堂亮点,学习宝贵的教学经验,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和推广。
四、开展网络课例研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网络课例研修的深入开展,在研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提高网络课例研修的实效性,我们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保证研讨课的真实性 拒绝“假课”
有些授课教师选择的课型或课题较难,学案上设计的教学任务太多,以致于观课老师和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但是,在公开课上,观课人员发现,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得都很顺利,学生配合非常默契,“圆满”完成了预期教学任务。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该校学生的素质相当高,教师驾驭课堂和学生的能力超强,所以师生的表现超乎常人。二是这节课是一节“假课”,师生事先反复演练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公开课上,教师和学生都是演员,在现场作秀。如果一节中没有暴露出任何问题,学生总是对答如流,完全掌握了教学内容,说明这节课非常不真实,没有研讨的必要,也没有借鉴的价值。所以,如何杜绝“假课”,在公开课环节呈现真正意义上的一节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课至关重要。
(二)结合本校具体情况,不照搬他人的经验
网络课例研修为观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与同行和专家进行交流互动的机会,使观课教师能够观看同行是如何上某一节课的,他的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哪些教学环节存在问题以及应如何改进。引导观课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过程,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促进专业成长和进步。很多青年教师迫切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做起,网络课例研修使他们看到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转折点。
有些老师没有考虑到具体的校情,在教学中盲目照搬照抄其他老师一些好的做法,最终却事与愿违。因此,在借鉴他人经验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校情和学情。坚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深入反思总结 切忌流于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参加课例研修活动后,做课教师和观课教师都应及时地进行深入系统的反思和总结,真实记录参加活动的感悟和体会。通过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提炼出教学智慧。
如果只是把网络课例研修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系统总结,参与者收效甚微,很难在专业方面取得突破。
总之,网络课例研修是一种开展校本研究的新途径,代表了未来教学研究的潮流和趋势,能够明显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课例研修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教学研究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徐洁.课例研修“三环节”[J].青年教师,2014(8):51-52.
[2]齐健 李秀伟.教师课例研修的理论视野与实践要义[J].中国教育学刊, 2012(12):77-80.
[3]张立功 李萍. 课例研修实现学科教研方式转变 [N].中国教育报2012-7-12(7)
作者情况简介:
昝亚娟 河南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指导教师,郑州市首届十大杰出教师,郑州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英语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级名师,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